地理科学学部2022学术年会 -“环境健康与全球变化”专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2-12-28 17:29:25
2022年12月23日,地理科学学部2022年学术年会“环境健康与全球变化”专题报告会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办。会议由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助理杨晓帆教授、地表国重珠海基地主任张文生教授召集并主持,共交流口头报告9个,近百名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会。
会议上半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夏星辉教授作了题为“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减污降碳的启示”的主题报告,报告从时代需求出发,分析了城市土壤重金属、多环芳烃和有机碳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城市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为国家减污降碳需求提供了理论指导。李京教授作了“绿色空间暴露对‘抑郁症状和血脂异常相关关系’的调节效应”主题报告,报告同时将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纳入研究分析中,检验绿色空间暴露对“抑郁症状和血脂异常相关关系”调节效应,阐释了地理环境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马婷副研究员作了“亚热带孢粉揭示的LGM末期千年极端气候”主题报告,报告揭示了LGM-b阶段亚热带东南部降雨量低且温度下降,指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热带西太平洋水温下降导致的水汽减少,报告还探讨了植被生态系统对LGM-b的响应。陆海波副研究员作了“大气饱和水汽压亏缺对陆地植被生长的限制比土壤干旱更大”主题报告,报告阐释了全球饱和水汽压亏缺对陆地植被生产力的限制作用比土壤干旱影响范围更广,强度更强。同时报告指出,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大气干旱将持续增加,低估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将导致模型对全球碳循环模拟的不确定性增加。杨阳副研究员作了“基于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蒸散估算”主题报告,报告综合分析了基于遥感的蒸散反演在作物用水需求、作物水分胁迫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会议下半场,谢小婷副研究员作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土壤水分传输和重金属迁移模拟”主题报告,报告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简单和无网络的模拟技术,其融合物理规律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更小的数据量需求对重金属迁移过程进行建模。郑志远副研究员作了“温室气体和城市化对京津冀地区未来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京津冀地区区域及大范围地区未来平均温度主要由温室气体浓度决定,而城市化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仅体现在城市内部局地范围。同时,零散的城市化进程与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对区域和局地天气气候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强的时空尺度依赖性。博士研究生周旭作了“微塑料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释放的影响”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微塑料添加显著增加了底土中CO2的释放和微生物代谢熵,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正引发,但对底土微生物群落的胁迫显示出不稳定性。此外,微塑料增加了底土中的硫循环相关菌群,使底土中的电子转移和有机碳矿化更加活跃。博士研究生王晓旭作了“坡度与坡形对爬坡沙丘形成过程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主题报告,报告阐释了迎风坡坡度和坡形对流场结构的影响以及坡面沉积发展的两个阶段。
会议为学部师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形成积极、开放、交流、合作的学术氛围,拓展学术视野,探讨新形势下环境健康与全球变化领域的发展之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