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机构简介
    •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 教师主页
    • 博后人员
    • 行政人员
  • 研究平台
    • 野外台站
    • 室内平台
    • 人员准入管理系统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访学、公派)
    • 会议报告
  • 动态信息
    • 通知中心
    • 学术活动
    • 科研进展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机构简介
    •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 教师主页
    • 博后人员
    • 行政人员
  • 研究平台
    • 野外台站
    • 室内平台
    • 人员准入管理系统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访学、公派)
    • 会议报告
  • 动态信息
    • 通知中心
    • 学术活动
    • 科研进展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访学、公派)
  • 会议报告
首页/ 合作交流/ 会议报告

地理科学学部2022学术年会-“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2-12-28 17:15:54

2022年12月23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部2022学术年会“资源生态与健康”专题报告会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办。会议由谢云教授和江源教授共同主持,延晓东、张兵伟、王文婷、汪智军、丁超、唐杰、唐占明等8位专家学者围绕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成果分享,共计120余名师生线上参会。

1(1).jpg

上半场,江源教授结合实地采样分析了北方广泛人工种植油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总结了油松生长—气候关系分异实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延晓东教授介绍了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苹果、葡萄和柑橘外在与内在品质的影响及其异同。随后,张兵伟副研究员从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降水变化响应的角度切入,分析敏感性差异原因,并提出进行基于生长-存活视角的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王文婷博士基于小时降水数据对黄河流域近5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降雨产生显著影响,由降雨导致的区域侵蚀风险增加。

2(1).jpg

下半场,汪智军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南圩谷地堆积的沉积学特征、演化模式和年代框架,分析了孢粉特征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晚第四纪气候驱动的谷地地貌演化研究进行了分享。丁超副研究员主要介绍了遥感对植被物候观测的重要性,提出目前该技术运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唐杰博士从地形变化和耕作方式两个角度探究东北黑土区农地切沟的影响。最后,唐占明博士研究生汇报了茶枝柑根际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的系统研究,筛选根际微生物并对多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3(1).jpg

本次专题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参会师生搭建了交流平台,帮助学部师生了解学部内,尤其是珠海校区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学部师生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


0.png


Copyright© 2022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基地